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内窥镜>软镜耗材 | 国产浪潮下砥砺前行

软镜耗材 | 国产浪潮下砥砺前行

2023-02-23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3006 智慧医械网-医疗器械综合门户网站

核心提示:提早发现、及时诊断是控制消化道疾病和提升生存率的重要方式、是筛查诊断的核心环节,而内镜及镜下活检是消化道疾病筛查的“金标

提早发现、及时诊断是控制消化道疾病和提升生存率的重要方式、是筛查诊断的核心环节,而内镜及镜下活检是消化道疾病筛查的“金标准”,在当今生活中,用到的占比率越来越高,我国软性内窥镜市场也随之迅速增长。

软镜诊疗耗材

软镜诊疗耗材主要应用于消化内科、呼吸科,品牌市场集中度极高,波士顿科学市占率最高(36%),其他主要厂商包括奥林巴斯(34%)、库克(13%),剩余企业合计占比17%,其中国产内镜诊疗器械龙头南微医学市占率为2.44%。

内镜诊疗器械细分品类众多,可细分为基础类、扩张类、EMR/ESD类、ERCP类以及EUS类诊疗器械。基础类诊疗器械包括软组织夹、活检钳等,EMR/ESD类主要包括注射针、圈套器、高频电刀等,ERCP类主要包括导丝,切开刀,取石球囊等。

其中ERCP手术难度最高,且ERCP类诊疗器械价格昂贵,在整个软镜耗材市场份额占比最高,达到31%。

国内软镜诊疗器械市场起步晚,但增速远超全球,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2-2017年国内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8.4亿元增长至5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5%,处于快速扩容阶段,包括南微医学、常州久虹、安瑞医疗等国内代表性企业预计未来仍将保持20%以上的发展增速。

而内镜应用到的场景也十分丰富,患者基数大,内镜以及镜下活检是诊断的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但国内内镜诊断率和开展率仍然较低,发展空间较大。

随着微创手术发展不断成熟、叠加分级诊疗带动基层市场内镜诊疗渗透率的提升,内窥镜设备有望持续扩容,预测2023年国内软镜和硬镜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3.3亿元和100亿元。

软镜市场潜力广阔 软镜、硬镜发展各不相同

软镜市场蓬勃发展,驱动因素众多。患者基数增长伴随渗透率提升:中国胃镜开展率、肠镜开展率、内镜医师数等指标相比 发达国家提升潜力大,早诊早治渐成共识,政策助力需求释放。国内软镜市场过往主要 被外资垄断。伴随国产龙头澳华及开立陆 续推出性能媲美外资的高清内窥镜产品,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及政策优势,进入加速替代期。

而内镜市场又可分为三大板块:软镜、硬镜和配套诊疗器械。内窥镜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CMOS的崛起使得中国自主研发高端内镜取得“从无到有”的突破,是开启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的关键因素。

(1)软镜:软镜技术壁垒最高,是国产品牌最薄弱的细分领域,随着国产高端软镜的推出,与进口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受益于“消化内镜普及度+接受度提升”和“癌症早筛的人口红利+渗透率提升”两个维度的增长动力,可以看出国产替代(2)硬镜:外科手术步入微创时代,与软镜相比,硬镜无需考虑镜身柔软性与可操纵性,并且在相同传感器下图像质量更好,进一步满足临床观察需求,硬镜国产替代或将先于软镜一步来临。

尽管软镜与硬镜不同步但两者之间都在内镜的领域里产生不同的价值,从而实现稳定国产替代的局面。

蓄势待发,“耗材化”拉开帷幕

中国内窥镜领域被称为国产替代的“洼地”,中国内窥镜超250亿的市场被日本(奥林巴斯、富士、宾得)、欧美企业(卡尔史托斯、史赛克和狼牌)“把持”,它们利用技术优势,迅速形成了专利壁垒和行业标准,使得国内企业追赶不及。国产内窥镜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且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要实现国产替代道阻且长。

据业界分析,内窥镜耗材化趋势或将加速实现内窥镜国产替代。目前,在一次性内窥镜领域,国内企业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力。

不过,一次性内窥镜的发展也不是平坦无阻的,要提升产品竞争力,必须要解答好成本控制与产品性能两个方面的难题。

其一,虽然不可否认一次性内窥镜将会在成本控制上对传统复用式内窥镜产生冲击,但目前其成本还比较高,量产化程度也较低,因此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但随着一次性内窥镜技术和用材的进一步变化升级,低成本量产可以实现。

其二,在性能上,一次性内窥镜与复用式内窥镜相比稍显不足,还需要继续赶上。

在当今社会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市场也愈发的激励,技术也更加成熟,相应的利好政策也使得国产企业在软镜道路领域里更为广阔。不管未来将如何持续发展,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目的,为人们的健康做出更好的贡献。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心腔内超声公司完成B轮融资
阅读下文 >> 神州医疗独创技术促进医学发展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医械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yixie168.com/news/202302/23/16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智慧医械网-医疗器械综合门户网站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c)2019-2020 YIXIE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185030188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002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