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生物材料>骨修复中可吸收材料降解行为的研究进展

骨修复中可吸收材料降解行为的研究进展

2024-10-29 来源:智慧医械网责任编辑:智慧医械网 浏览数:1032 智慧医械网-医疗器械综合门户网站

核心提示:目前,常用的骨修复可降解生物材料大致有3类: 金属及其合金、生物陶瓷和聚合物。

目前,常用的骨修复可降解生物材料大致有3类: 金属及其合金、生物陶瓷和聚合物。


其中,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但其耐腐蚀性较差,降解速率过快。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但其脆性和抗疲劳性差。聚合物包括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和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韧性,但其生物惰性不利于细胞的附着。


上述3类材料的不良属性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1) 植入物随在体内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解,导致其力学强度降低,使得不足以提供组织修复所需的力学支撑;2) 形成的新生骨强度不能弥补植入物因降解而引起的强度损失。


近年来,通过表面功能涂层修饰、微纳米结构或多孔结构优化、功能元素/小分子掺杂和共混复合等方式,以调控生物材料的降解速率、改善其生物活性和成骨能力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表1 可降解生物材料的降解机制及其调控方式



借此期待能设计开发出一种在骨重塑初期能够保持足够的力学强度,之后随新生骨力学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解的可降解骨科植入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好的加工性能,在牙科、整形外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作为受力器件植入体内,如人工关节、人工椎体、骨折内固定钢板、螺钉、骨钉、骨针、牙种植体等。


目前,可降解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镁及其合金、锌、铁等,在生理环境中这些金属材料通过一系列阳极和阴极反应发生降解,如图2(a),即金属与体液接触导致金属氧化且产生的电子被阳极反应消耗,随之氢气和/或氢氧化物一起释放,从而在表面形成保护性金属氧化物层,产生的金属碎片通过吞噬作用而被代谢排出。



对于镁金属,互连多孔结构的形状影响其支架的降解行为。对于镁合金,体液中高浓度的氯离子会削弱氢氧化镁保护层并加速降解过程。研究者们通过对镁合金的晶粒尺寸进行优化或表面进行功能涂层修饰以延缓其降解。


对于纯锌而言,用于骨缺损修复时需采用新型制造技术赋予其特定结构,从而增强力学支撑强度。


与镁和锌支架相比,铁支架具有类似于不锈钢的优异机械强度,但其降解速度慢、降解产物不溶、过量会导致全身性骨丢失而引发一系列骨病等问题阻碍了其临床应用。

可降解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材料有许多优势,如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及与人体骨组织在化学组成方面相近等,其不仅能有效引导骨组织再生,而且可提供多孔的表面形貌,以促进新生骨的长入,在骨缺损修复领域已获得广泛的关注和临床应用。目前常用的生物陶瓷材料大致分为磷酸钙和生物活性玻璃两类。


No.01

磷酸钙



羟基磷灰石(HA)和β-磷酸三钙(β-TCP)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磷酸钙。

HA通过释放Ca2+和PO43-在植入物表面形成可吸附成骨蛋白的类骨磷灰石层,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结合能力,可有效地支持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分化。但作为可降解生物材料,HA存在降解速度缓慢,本身脆性较大,断裂韧性差等问题。


与HA相比,β-TCP具有更好的骨诱导性和可吸收性,降解时释放的钙离子和磷酸盐离子有利于新骨形成。但在修复大面积骨缺损时,β-TCP的降解速度过快使得缺失部位不能充分的被新骨填充。


学者们将HA和β-TCP相结合,形成双相磷酸钙(BCP) ,针对不同尺寸缺损的修复要求,通过调整HA和β-TCP的复合比例,以调控材料的降解速率和新生骨形成速率。


No.02

生物活性玻璃


生物活性玻璃通常由含钙的硅酸盐组成,其中硅酸钙(CaSiO3,CS) 最早被用于体内外生物活性的研究。与磷酸钙相比,硅酸钙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且逐渐释放的硅离子和钙离子通过激活与骨矿化、骨重塑和血管生成有关的信号通路加快了骨再生速度。


图3显示了生物活性玻璃与骨之间结合的界面反应,即生物活性玻璃在体液环境中依次形成SiOH、Si-O-Si、无定形Ca+PO4+CO3的吸附和碳酸羟基磷灰石(HCA)的结晶,随后生物分子被吸附在HCA层,从而启动了巨噬细胞作用、干细胞附着及分化,直至骨的分化和生长。


图3 生物活性玻璃与骨之间结合的界面反应

通常情况下,采用引入多孔结构、掺杂磷、硼或聚合物以赋予生物活性玻璃在骨缺损修复时所需的孔隙、降解特性和力学强度。此外,通过在多孔结构中负载生物分子或药物,使得生物活性玻璃可应用于病理条件下的骨缺损修复。




可降解天然聚合物主要有蛋白质(例如脱矿骨基质和丝素蛋白) 和多糖(包括壳聚糖、海藻酸盐和透明质酸等) ,在体内主要发生细胞外降解(即巨噬细胞或活化细胞分泌的一系列酶而发生蛋白水解降解、活性氧或活性氮释放的自由基而引发的聚合物氧化降解) 和细胞内降解(吞噬作用) 。


因此,材料植入后引发的细胞响应将是影响天然聚合物降解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通过表面功能涂层修饰或功能元素/小分子掺杂的天然聚合物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抗炎型巨噬细胞、成骨相关细胞的表达,很少关注聚合物降解酶、活性氧/活性氮与聚合物降解速率的关系,这需要后续系统地研究以建立天然聚合物引发的细胞响应与其降解速率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天然聚合物降解行为的调控。


No.01

脱矿骨基质


脱矿骨基质(DBM)是同种异体移植骨,其中无机矿物质已被去除,留下有机“胶原”基质。1965年,Uristes首次发现,去除骨矿物质会暴露更多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这些生长因子调节祖细胞分化为骨祖细胞,骨祖细胞负责骨和软骨的形成。由于脱矿过程,DBM比非脱矿骨移植物更具生物活性。相反,机械性能显著降低。


DBM在结构、功能和力学强度方面与天然骨相近,通过负载干细胞、生长因子等可诱导新骨形成,是理想的骨诱导生物材料。


No.02

丝素蛋白


丝素蛋白(SF) 是一种由家蚕和蜘蛛产生的纤维蛋白。作为天然衍生的生物材料具有易加工、良好生物相容性、降解产物无毒、丰富的化学位点易于进行各种功能化修饰等优点,可被加工成注射水凝胶、海绵状多孔支架、纳米级电纺丝纤维和3D打印支架等多种不同形式,已应用于细胞附着增殖膜、酶固定膜、抗血液凝固物质、药物缓释载体、人工皮肤、人工肌腱等领域。



近年来,通过种植各种细胞、负载各种生长因子和不同化学改性修饰等,丝素蛋白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目前,弱凝胶性能和缺乏触发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生化路径限制了其在骨科临床的应用。通过与生物活性材料复合,将改善SF的成胶性能和增强其诱导新骨形成和矿化能力。


No.03

壳聚糖


壳聚糖(CS) 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多糖,是一种氨基多糖,具有抗菌性、抗肿瘤、免疫调节、可加速新血管形成并促进新骨形成等生物活性,通过与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和明胶等材料复合可增强其力学强度和骨诱导性能,在组织工程领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先瑞达八球囊瓣膜扩张导管获批!国产首款
阅读下文 >> 手术机器人成大势所趋:腔镜及骨科手术机器人密集获批上市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医械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yixie168.com/news/202410/29/108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智慧医械网-医疗器械综合门户网站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c)2019-2020 YIXIE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185030188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002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