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慧医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1月6日,国际巨头卡尔史托斯在上海的第六届进博会上宣布,其亚太地区首个自建制造基地落户上海松江,基地预计将于明年底投产,实现以本地生产供应本地市场。
按照计划,该基地将主要生产内窥镜影像产品的核心组件,并根据市场需求将产能拓展至更多产品线。届时,该基地产能将优先供应中国市场,有望覆盖卡尔史托斯在中国销售影像产品的50%以上。
在欧洲,尤其是在德国,林立着许多隐形冠军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或许并不大,名气也不能说是家喻户晓,但他们都是各自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在细分市场中占据数一数二的地位。
作为全球知名的专业内窥镜及器械制造企业,卡尔史托斯是内窥镜的发明者和先驱者,1945年成立于德国,至今有76年历史。其内窥镜产品覆盖人类医学、动物医学,以及工业内镜三大应用领域,拥有15000多种产品,专利总数超过200多个。
其人体医学业务部门的产品包括硬质、柔性内镜及整个人类医学的各类医疗设备与器械,应用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神经外科,口腔和颌面外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麻醉及急救外科,胸外科及肺,胃肠科,妇科,泌尿外科,肛肠科,关节镜和运动医学,脊柱外科,显微镜检查,以及儿科。
卡尔史托斯于2018年与NDTecAG共同合资成立了KARLSTORZNDTec为检查和维护技术设备及难以进入的器械空腔提供一系列高质量产品。同时卡尔史托斯能为整个兽医系统提供不同的内镜种类,和大学兽医系、兽医院和兽医诊所紧密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
中国的内窥镜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本土企业基本集中在低端市场,部分大型企业在中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而高端市场则是呈现着以卡尔史托斯以及奥林巴斯等国际品牌为代表的寡头垄断局面。其中硬镜市场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及史赛克,三家公司整体市场一度占比超70%,而卡尔史托斯长期占据全球和中国市场三成以上的份额,是全球最大的硬镜内窥镜厂商。
自“十四五”规划以来,中国国家卫健委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大力支持内窥镜等高端医疗设备发展,包括强调支持发展高清电子内窥镜、复合内窥镜成像系统,如共聚焦内窥镜、超声内窥镜,在临床试验和审批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加上中国近些年来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整个产业链在完整性、技术先进性、成本优化、快速响应等领域,都支撑着全球内窥镜行业快速向前发展。目前中国内窥镜产业链上游供应充足,中游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下游需求更替带动产业链上中游技术发展。
目前中国内窥镜上游市场中生产企业较多,供应量较为充足,为中游整机设备生产奠定基础。
而中国制造与应用环节的优势日渐增强,也让越来越多的海外内窥镜品牌也迅速加入到了中国本土制造行列,同时在满足本土需求的情况下,部分企业还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产品加工优势,成为国际内窥镜品牌的OEM/ODM供应商。
卡尔史托斯表示,深切感受到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和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其营商环境逐年优化,产业链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卡尔史托斯在中国深耕27年,对上海、对中国市场深度信任、高度认可,对于中国医疗器械发展前景长期看好,将以亚太首个自建制造基地落户上海为契机,发力加速本土化发展进程,更准确及时地提供符合中国医生及患者需求的微创治疗解决方案。将借助‘溢出效应’实现更多本土化战略,引进更多创新产品,提供更多定制化解决方案,加速推动展品变商品,助力中国微创外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