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相较于国外介入医疗器械市场来看,我国的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起步较晚,正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未来的市场空间一片蓝海。
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我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6亿元增至2019年的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3%,并预计2030年将增至371亿元,2019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20.2%。外周血管介入市场则处于更为早期阶段,由2016年的4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6%,介入医疗器械需求保持高速增长。
再从政策导向来看,由于当前我国血管介入器械领域主要由进口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国产替代器械市场空间广阔。
国家多部委及地方各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并采取措施,从多方面推动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替代。例如,《“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提到2025年各省各级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要达5类以上,区域性集采呈现常态化的趋势。部分省、市卫健委,例如福建省,更是对进口医用耗材进行了比例的限制。目前,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的区域性集采已在浙江、河北陆续落地,从集采的结果来看,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可见,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是一个还没有被完全挖掘的高增长潜力细分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将有望在政策的支持推进下加速成长。
归创通桥:血管介入器械领域中拥有最全面产品组合的领先公司之一
从刚刚公布的2021年业绩情况来看,归创通桥营业收入约为1.78亿元,相较于2020年2763.1万元大幅同比增长543.9%。毛利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709.7%;毛利率为74.1%,同比增加约15个百分点。
其中,公司神经血管介入业务的收入高达约1.12亿元,占总收入63.1%,使得其成为神经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最大的国产厂家之一。资料显示,归创通桥在2016年才正式进军神经血管介入领域,短短五年时间已跻身国产厂家第一梯队,显示其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未来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图:2021年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格隆汇整理
深入来看,归创通桥2021年能够实现如此亮眼业绩,主要是由于蛟龙颅内取栓支架(CRD)、UltraFree DCB、颅内支持导管等多款核心产品的销售快速放量增长,较2020年同比增加441.5%。
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归创通桥的产品管线布局一直在延伸及丰富,较其他公司相比“后劲更足”。目前归创通桥已广泛布局神经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及血管闭合装置领域,拥有包括55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丰富产品组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归创通桥共有14款产品在中国取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8款产品取得CE标志,是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上拥有最全面产品组合的领先公司之一。
在神经血管介入领域中,其是中国国内唯一一家已成功开发出涵盖缺血性、出血性、狭窄、颈动脉、血管通路装置,共五大类别的神经血管全套产品组合的公司。
图:神经血管介入领域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格隆汇整理
在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归创通桥是国内厂家中拥有最全面的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组合的公司。同时,其还拥有两款血管闭合装置候选产品,是国内首家开发出血管闭合装置候选产品的医疗器械公司。
图: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和血管闭合装置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格隆汇整理
总而言之,在当前许多介入医疗器械公司还在聚焦早期某一细分板块产品创新的时候,归创通桥不仅拥有多款已上市产品贡献收入,更打造了丰富全面的产品管线布局,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增长。从美敦力等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发展的历史中不难看到,在关键时期快速扩展自己的产品线和技术领域,是长期保持市场份额的“不二法宝”。特别在集采政策加速落地的大环境下,更凸显出公司战略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