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全球瞩目的“2021上海内镜大会及医疗内镜供应链技术高峰论坛”在中国上海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深圳众智.技服管家主办,作为“2021医疗内窥镜产业巡回调研活动(上海站)的重头戏,本次大会得到了全球内镜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大力支持。
众智.技服管家总经理毛成先生表示,全球供应链企业在新一年里,将迎来市场与技术双重驱动下的迅猛发展。为了推动医疗内镜行业的供应链成本优化,众智.技服管家把中国以及全球优秀制造业企业汇集在一起,共同为内镜行业的技术、生产、制造等各个产业环节,展开思想碰撞、产业融合、技术升级等深度探索。
众智.技服管家总经理毛成先生表示
作为上海本地的核心医疗器械集团,微创医疗技术负责人傅先生对大会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对中国内镜市场的未来发展十分看好,期望与中国与全球优秀供应链企业一起,为推动中国内镜产业发展,让中国内镜普惠全球民众共同努力。
微创优通傅先生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外科技术企业,爱尔博(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杨佳女士对上海举办如此盛大的内镜产业大会表示热烈欢迎。杨佳女士对爱尔博能以精湛的德国技术与制造工艺打造的各种电外科手术设备,以及集行业临床经验、数据大集成的“内镜精灵”诊断技术人工智能平台,来与产业界一起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微创医美行业的诊断与治疗的软、硬件行业规范难题,为医疗系统和医疗器械行业如何协调、高效研发产品、诊疗作业,做出爱尔博自己的贡献十分欣慰。希望能通过众智.技术管家平台,一起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爱尔博(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杨佳女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桂芳女士在发表《呼吸内镜的现状和需求分析》演讲时表示,呼吸内镜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三大手段之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简称PCCM)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二级以上的医院必须配置独立的呼吸内镜室。
医学内窥镜可以经人体天然孔道如鼻、口、泌尿生殖、下消化道等,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如血管、脑室内、胸腹腔内、心包内、关节腔内进入人体内。
内镜,又叫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广泛用于工业及其他领域。医用内镜涉及涉及到光学、电子学、化学、材料学、信息技术、图像处理、医学等多个交叉学科。根据用于不同系统或专业来大致分类,呼吸系统有喉镜、支气管镜、胸腔镜、纵隔镜 ,消化系统有胃镜、肠镜、胆道镜,泌尿系统有肾镜、膀胱镜或尿道膀胱镜,女性生殖系统有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骨关节系统有关节镜等,心血管系统有血管内镜等,神经系统:脑室内镜等等。
医疗内镜在医疗行业承担着检查和治疗(普通支气管镜和超细支气管镜; 荧光支气管镜、窄谱支气管镜、光学相干成像;治疗 型支气管镜;超声镜、磁导航镜等)双重功能。
作为介入通道允许纤支镜及其他器械进入气道内,硬镜主要应用于观察定位,进行支架释放、激光消融、取异物和冷冻、电切等操作,是介入肺病学的主要工具,是一项古老的新技术。主要应用在急救和备用急救,重症病人的检查和治疗、检查、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的治疗。
但在中国呼吸内镜领域,存在价格高、难以普及,主要为国外产品,即便是这样,现有的呼吸内镜临订表示仍显示检查时不适明显,许多病人难以接受,同时检查费低;需时长:平扫CT:5-10分钟(200元);呼吸内镜:30-60分钟(350元),消毒时间长:一根内镜需要30分钟左右 Ø难以到达所有部位:特别是外周;操作者学习曲线长:呼吸专科及内镜知识;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胶囊内镜不适合等不足。
另外便携性不足:离不开光源(冷光源、电池),不能完成体检:中央型肺癌筛查困难(胶囊内镜?),与其他系统的功能兼容性差:内镜系统有独立的支 持系统,与HIS不兼容等,也是阻碍呼吸内镜在医疗行业推广的重要原因。
呼吸内镜分类多、操作复杂,但需求量又十分巨大,因此结构简单,无交叉感染风险、购置成本低,无需清洗、烘干、消毒、场地等附加成本,医院运营成本低,没有维修成,能实现手术连台功能的一次性内镜,将是中国及至全球医疗内镜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期望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与医疗行业一起,能够借鉴工业内镜的中国大制造经验,共同为推广一次性内镜做出各自应用的贡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桂芳女士
安徽省幸福工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韩铁工先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斑马”眼中的一次性医用内窥镜市场》的演讲,幸福工场一直以做一次性医用电子内窥镜的普及者为已任,“斑马”品牌一次性内镜解决了什么时候能造出咱中国人自己的输尿管软镜难题,是用美国的先进技术来造福中国人,代表着医工结合落到实处就是创新,未来要让斑马®软镜像斑马导丝一样普及。
斑马内镜精准筛选临床需求,凭借跨国顾问网络有效甄别前沿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包括建立生产体系、注册、知识产权保护),在转型时期,对市场不同层级的参与者有深刻的了解,把握趋势变化,形成快速解决方案,与北航、合工大团队合作,研发低成本的超细医用传感器,并在不增粗前提下集成到输尿管软镜上。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与临床实践,三类无菌有源注册证取得时间仅为25个月,比行业平均速度快30%;投产至今实现临床试用超过1000家医院。
幸福工场希望全行业克服高端人才少,研发管理人员缺乏,原始创新弱,缺乏规模化,行业基础差、医保支付天花板、芯片受制于人、有限的时间窗口、巨头的转型等产业困难,都能利用中国制造业制造成本低,供应链齐全,有大量工程师红利的优势,抓住中国市场本土市场大,产业政策利好国产替代,疫情助推一次性内镜使用的行业历史机遇,普惠民众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企业成长与业绩突破。
安徽省幸福工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韩铁工先生
爱尔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杨佳女士发表了《内镜诊疗新生态》的主题演讲,作为传承170年的德国企业,爱尔博从1999年进入中国,扎根在中国21年,服务了3万多个用户。2015年爱尔博中国编写世界上首部电外科专著——《电外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17年爱尔博技术进入十三五规划教材,2019爱尔博中国顺利通过审评,成为中华医学会临床工程师分会、中国医师学会临工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分会3家联合挂牌的第一家电外科注册工程师技能考核基地。
爱尔博通过电外科、氩等离子凝固术、大血管闭合、冷冻、水刀这些技术的整合,使在专科中的创新应用具有可能性,特别是在消化内镜、呼吸介入、普外、妇产科、及泌外领域。爱尔博还组织中国内镜医生,在安全的电外科平台的助力之下,在2006年开始,陆续去日本学习早癌内镜切除技术,到目前为止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共识的撰写,国际的编委,国际会议舞台上的手术和常客。
爱尔博一直促进内镜/腔镜/开放手术治疗推向新高度,随着内镜微创切除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博刀的适应证也是在不断拓宽,从粘膜层病变到……让内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外科手术刀。
目前中国的消化电外科手术及消化内镜操作水平,已经是全球顶尖水平,有充分的临床实践与行业基础,促进中国内镜行业的发展。但在内镜诊疗方面,中国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爱尔博以精湛的德国技术与制造工艺打造的各种电外科手术设备,以及集行业临床实践、数据大集成的“内镜精灵”诊断技术人工智能平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微创医美行业的诊断与治疗的软、硬件行业规范难题。
内镜精灵诊断技术人工智能平台,是首个集内镜质控与病灶诊断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具有实时动态、贴合临床的特点,目前内镜精灵提供多样化的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解决方案,其中已经实装的有胃镜盲区监测与早癌识别,肠镜速度监测与息肉腺瘤识别,大家可以看到在下方演示的就分别是内镜精灵在胃镜与肠镜下工作的实时演示界面,在胃镜中,会通过胃的网格模型提示医生有没有看全,再通过画面中的提示框提示医生有没有发现早癌,当它显示为红色时,即表示发现肿瘤,在肠镜中,内镜精灵创新性的使用仪表盘的型式显示肠镜的退镜速度,模拟驾驶的肠镜,显示医生在退镜时的快慢,当指针指示在红色区域时表示退镜速度过快,当指针显示在绿色区域时,表示退镜速度安全可控,同时精灵会在画面中用提示框提示医生发现息肉、腺瘤病灶。除了以上这些,我们内镜精灵还将陆续上线食管静脉曲张识别、超声胰腺盲区监测、ERCP手术困难评分等新功能。
目前在我国,早诊早治的现状不容乐观。早癌检出率指的是在发现的肿瘤患者中,早期癌患者所占的比例,它反应了一个地方早期癌诊断与发现的水平,早癌检出率越高,说明越多的肿瘤患者在早期就被发现,相反,早癌检出率越低,反应越多的患者要到中晚期才被发现。据已发表文献报道,这一指标在日本是70%,这得益于日本发达的内镜水平以及更加普及的内镜筛查习惯以及内镜医师的培训程度,在韩国,这一指标是50%,而在中国,仅仅只有10%-13%,中国的消化道肿瘤患病人口基数大是硬伤,加之有经验的内镜医师相对不足,消化内镜行业水平相对日韩仍有一定差距,是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如果能有效弥补这一差距,那就能挽救更多的患者,更快更好的实现健康2030的目标。
内镜精灵让医生检出的息肉和腺瘤均明显提升,腺瘤检出率从14.34%提升到31.37%,息肉检出率从41.91%提升到64.21%。内镜精灵在早期胃癌方面,准确率已达到92.5%,已高于各种不同年资组的内镜医师。截至到2020年12月14日,内镜精灵已累积发现287例早癌,1380例腺瘤以及21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精灵希望能让所有的内镜都成为智能内镜,与内镜行业企业一起,为医疗系统和医疗器械行业如何协调、高效研发产品、诊疗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尔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杨佳女士
苏州巍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周艇先生
苏州巍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周艇先生分享了《医疗内窥镜图像处理算法的特点与发展方向》的主题演讲。巍锐智能以“用世界领先算法,赋能可视医疗”为已任,在行业里专注于图像处理与AI算法,开发出全国首个商业化的图像处理器,开发出全球首台ISP+AI深度融合成像设备,算法已广泛应用于安防、汽车、物联网、工业、无人机、医疗等领域,与全球及国内头部医疗企业合作为契机,研发了一系列医疗内窥镜专用算法,已逐步临床应用。
医疗内窥镜成像系统的核心诉求,主要是体现在病灶与手术对象的清晰、真实、稳定、直观、快速、便捷上,包括分辨率、信噪比、动态范围、通透性等。
直观是强调所见即所得,主要是指能明显区分病灶与手术对象与其他正常器官。染色内窥镜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增强直观性。图像处理算法本身并不复杂,但需要与实际应用紧密契合
快速是指成像速度,即从图像传感器感应到屏幕显示的时间,一般超过200ms会有明显滞后感。与图像算法及实现算法的平台有关,用FPGA实现图像算法是最快速的方式,一般延迟不超过20ms。
便捷是指使用的便利性,能够自动呈现出清晰、真实、稳定的图像。自动曝光、自动聚焦、图像一致性等常规算法会影响便捷性。另外AI算法与电子染色系统相结合将大幅提升便捷性。
图格医疗汪彦刚先生
图格医疗汪彦刚先生在大会上分享了《内窥镜成像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图格医疗以为医生提供一双“慧眼”为宗旨,希望成为微创手术成像的引领者。2020年10月CMEF展会,图格医疗推出8K医用成像系统,实现了全球顶尖的技术指标,是国内厂商依靠自主技术最先跨越至下一代产品的公司之一,2020年10月CMEF展会,图格医疗推出8K医用成像系统,实现了全球顶尖的技术指标,是国内厂商依靠自主技术最先跨越至下一代产品的公司之一,通过图像识别和补偿机制,采用基于AI的超分辨率算法等,在算法层面提高分辨率;对于部分结构较细、本身放大倍数有限的光学镜头(如膀胱镜等)来说,有效提高成像质量 ,通过成熟的器官模型辅助进行手术部位器官的勾画,对医生起到部分提示作用,有效降低新医生对内窥镜手术的学习曲线,辅助临床手术。
摄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传输、处理、显示,包括摄像头、主机、冷光源、显示器等。其中冷光源就是把光源产生的可见光中,过滤掉产生热量的红外光的光源,关系到色温,显色指数,光谱成分,亮度损失,使用寿命等;而显示器则在亮度、色差、区分度等方面要求较严格;光学镜则在畸变、光通量、均匀度、视场角等参数上更难把控;另外还有一个关键是传输上,包括速度、线数、传输距离、辐射等矛盾纠缠 。
典型画质处理流程基本上为 ISP + 图像增强,常见的问题为过曝,太暗、速度慢、噪声大、色偏、区分度不够等,如内部系统噪声、时变噪声、固定模式噪声等。
图格医疗开发了RGB空间色彩校正模块,支持3D-LUT 色彩校正,可进行非线性色彩校正,色彩还原准确度优于传统3x3色彩矩阵过3D-LUT调整整体或局部色彩饱和度,色相,亮度。
在新型成像解决方案方面,还有如内窥镜MFI系统、OCT和超声成像、共聚焦显微内镜、内窥镜 + X 成像系统等。
另外得益于良好数据基础和明确行业需求,AI全面赋能各个医疗场景,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医生需求量。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目前的应用热门方向:肺部筛查、糖网筛查、病灶勾画、脏器三维成像和病理分析的应用。
图格算法链目前已经积累了40多种算法,针对不同画质调整需求进行组合匹配,致力于4K超高清医用内窥镜系统自主研发、生产销售。聚焦医疗图像领域,图像处理算法及其FPGA 实时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与多家医院临床科室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现了技术与医院临床应用的良好结合。目前研发完成的AIEndo 4K内窥镜系统和TurbOR 4K一体化手术室设备均由图格医疗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图格医疗愿与内镜行业一起共同努力,为医生提供更加利于诊断的图像。
宾得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胡坤鹏先生带来了《PENTAX 内镜产品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PENTAX 隶属于日本HOYA集团,成立于1919年,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PENTAX是一家主要以医疗内窥镜为主营业务全球跨国公司,业务遍及全球各大洲,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耳鼻喉系统用软式内窥镜。
PENTAX 中文名称为宾得医疗,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约40年的历史,2011年成立宾得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目前的业务基本覆盖国内各省区各级医院,截止当前,80%三级医院具有宾得产品提供的医疗产品技术服务。
PENTAX特色技术为OE光学增强电子染色,是一种提高早癌诊断率的内镜诊疗方案,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是宾得医疗的追求。
宾得医疗还提供3.8mm超大钳道电子胃镜为专业的内镜下治疗提供技术支持,以及解决一次性抬钳器解决十二指肠镜感控问题,其210度大角度翻转电子肠镜让诊断率及治疗可能性大幅提高;宾得医疗法电子超声镜(EUS)可以实现全消化道壁粘膜下占位性质进行超声诊断,胆胰系疾病进行诊断和介入治疗,包括病理组织取样定性诊断,消化道支架置入建立新通道解除各种原因导致的官腔梗阻等;按支气管逐级变细的特点提供从最细外径3.7mm,到最大钳道3.2mm的支气管内镜,宾得医疗从全肺诊断到治疗提供完整解决技术支持等。
未来宾得也将在一次性内镜和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与行业一起守护人类的健康。
宾得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胡坤鹏先生
脉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李兆敏先生在进行《微创伤介入医疗器械材料研究及应用》主题演讲时表示,微创伤介入医疗是上世纪70年代非常伟大的发明,它不但减轻了病人开胸的疼痛,而且加速了病人康复。
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出现,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1980年下降40%,拯救数百万人。另外神经介入诊疗、外周大动脉介入诊疗等,也是微创医疗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而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已经是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标准手术,具疗效即刻、成功率高等特点。
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的材料性能需求,一般分为医疗级和植入级。医疗级一般指短期接触、与体液或组织接触不超过24小时的应用,应用在非接触性、表面接触性、外部接入的器械,有短期的生物学测试报告等产品,包括重复或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医疗设备、器械盒、托盘、外科手术工具以及其它非植入式医疗器械。
植入级一般指长期接触:与体液或组织接触超过24小时小于30天的器械,持续接触:接触超过30 天的产品,可提供全面的生物学测试和化学表征报告,主要为长期植入器械。
微创伤介入医疗器械高分子管材包括治疗器械和输送器两部分,其中细长的导管:直径0.5mm-8mm,长度65-150cm,行业一般希望外径望小,内径望大,还有 良好的柔软性能和推送性能。
微创伤介入医疗器械高分子管材的生产包括精密挤出、热焊接等,有医用高分子管材尖端成型技术、孔成型技术、可调弯成型技术。
《微创伤介入医疗中空纤维管制备与复合增强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1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6秒就有一个病人使用此项目研发生产的中空纤维管囊(微创®的产品)。
脉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李兆敏先生
江苏科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韩沁驰先生在此次大会上发表了《微创一次性内窥镜》的主题演讲,科沁光电一直坚持在微创、医疗可视化领域不断摸索和探寻,专注于微创一次性内窥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科泌光电之所以要从事微创一次性内窥镜的技术与产品研发,主要是目的是为了彻底避免交叉感染,显著降低医疗成本;让医疗科技惠及患者,利国利民;替代进口,把中国制造推向国内外市场。
电子软镜技术难度大 、工艺复杂、门槛高一直被进口垄断,医疗内窥镜涉及到:机械、电子、光学、材料学、热处理、表面处理以及微加工、微制造、微装配等诸多学科领域的集成,几百道的核心工艺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
科沁光电通过与临床医师专家精准对接,充分了解临床的手术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来设计我们的产品,在系统化的布局上:包括+导航、+能量设备、+手术机器人、+耗材等等,学习创新精神,用产业链平台的布局参与市场竞争,并针对国内外进行专利布局,同时进行资源整合:大资源+大资金+人才团队+平台等等,参与市场竞争。
科沁光电在模组封装采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工艺,接受客户各种方案定制,已实现大批量产化 (1K~2K/天),不良率控制在千分之三内,产线工艺已成熟,目前已有100多家客户,累计对外出口一次性内窥超400多万套。科沁光电可组成系列产品及客户定制产品出售,使得产品多样化,深度拓展市场。
科沁光电希望与产业界一起从设计、制造理念上,以安全、可靠、稳定(高品质)、创新、环保等,实现一次性内镜达到极低成本、大批量产,惠及广大民众。
江苏科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韩沁驰先生
内镜是通过自然或人工腔道观察人体病变的工具,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在晚宴环节,与众嘉宾就简易、价低、易消毒的内镜甚至一次性内镜产品,如何借鉴工业内镜的生产速度与规模,达到生产价格低、相容性高、容易操作、消毒简单的内镜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大家就如何促进内镜的普及,将国家战略与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抓住机遇,促进国产内镜行业迅速发展达到了高度的共识。
在如何推动机器人内镜的研发,用于体检的消费级内镜研发,基于双光子成像或红外成像等特殊成像方式的内镜研发等,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在众智.技服管家的平台上加强合作,努力创新,把行业推向一个新的产业高峰。
活动现场展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