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器械之家
近日,心玮医疗发布公告称,于2023年12月11日(交易时段后),公司与买方邢庭瑀、李蒙、神玑雇员持股平台及 Value Magnet Limited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据此,公司有条件同意向买方出售其于神玑医疗的全部股权,总代价为人民币900万元。
资料显示,心玮医疗是一家专注于神经介入器械的创新性企业。而神玑医疗作为心玮医疗的全资附属公司,目前已开始研究和开发潜在的机器人医疗设备。
01 突破行业难点
根据心玮医疗发布的公告,此次交易交割完成后,心玮医疗将不再对神玑医疗拥有任何权益,且后者将不再为心玮医疗的附属公司。据了解,神玑医疗由心玮医疗在2021年创立,是其全资附属子公司,由李蒙及邢庭瑀(各为买方)领导。
2022年,在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医用机器人类别赛中,神玑医疗在人工智能与医用机器人决赛中荣获三等奖。彼时,心玮医疗表示,未来神玑医疗将持续专注于手术机器人和相关数字化医疗技术自主研发,不断优化产品,研发更多高端的医疗产品。
本次心玮医疗发布的公告称,自成立以来,神玑医疗已开始研究和开发潜在的机器人医疗设备。截至本公告日期,概无在研医疗设备已进入后期阶段,由于开发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可预见或意外的困难。集团须投入大量资源将该等医疗设备商品化,且无法保证该等产品能成功研发及商品化。神玑医疗及其研发工作的持续投资亦将进一步分散集团核心业务(即神经介入及医疗设备)的资源。
因此,董事会认为,在生物科技领域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的支持下,透过现有员工以管理层收购的方式出售神玑医疗乃属适当。于交割后,预期神玑医疗将不会与集团竞争。神玑医疗将从事智能手术设备研发,而集团将不会且目前并无计划开发该领域相同或类似医疗设备。
出售事项完成后,心玮医疗拟将内部资源分配至集团核心业务,专注于从事神经介入领域的医疗器材研发及商品化。集团将继续研发公司于2023年9月21日刊发的中期报告所载在研产品,且预期出售事项将不会对集团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02 成立仅7年已有20多款产品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心玮医疗成立于 2016 年,该公司致力于提高创新医疗技术的可及性。历经七年发展,心玮医疗在神经介入领域开拓性地打造了国内卒中治疗及预防一站式解决方案,拥有从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神经血管狭窄治疗、缺血性卒中预防、出血性卒中治疗到介入通路器械的全产品管线,申请专利超过 300 项。
据悉,目前心玮医疗已经有20余款产品上市,涵盖急性缺血取栓、脑血管狭窄、脑出血治疗等多个术式产品,进入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开始了海外销售。其代表性产品有:
Captor™取栓器械
该产品是国内首款取得NMPA批文的多点显影取栓支架,于2020年12月开始在中国销售。后已升级Captor,增加更多具有不同长度及直径的支架的产品模型。根据闭塞血管的直径及血栓大小,医生可自九种产品模型中选择长度及大小合适的取栓支架。
据了解,Captor由一个支架本体及一根由导入鞘管环绕的推送杆组成。支架本体是重迭式结构的自体膨胀支架,放置于目标血管内,扩展以收集流出的血栓。因此,支架本体可在导入鞘管内易于压缩,维持强度、灵活度及耐用度,并向外扩展来刺穿并收集流出的血栓。
支架本体的近端、远程及中端有多个不透辐射的显影点,提供透视影像,协助医生准确定位取栓支架的位置及收集血栓。
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及颈动脉球囊扩张导管
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及颈动脉球囊扩张导管的设计原意为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球囊成形术,前者用于颅内血管及后者用于颈动脉。
球囊扩张导管设计用于通过狭窄的动脉,将斑块推向动脉两侧,继而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动。分别于2021年4月及6月收到NMPA的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及颈动脉球囊扩张导管批文。
两款产品设计相似,长度各异。球囊在未使用时折迭放置于保护鞘内,球囊近端及远程各有两个不透辐射的显影点,在X光下确保清晰可见。导管近端有一根充气管,当球囊放置于动脉狭窄段位时,可使用液体将球囊充气至固定形状。在球囊成形术中,医生通常会让球囊维持30秒的充气状态,球囊即可膨胀并将斑块推至血管壁两侧。
左心耳封堵器
该产品是永久性植入非瓣膜性房颤(AF)患者左心耳开口处的脑卒中预防器械,尤其适用于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患者,以防止左心耳血栓分离,引起栓塞。
心玮医疗的左心耳封堵器由封堵器和输送系统组成。超弹性镍钛合金封堵器具有伞状结构,可适应患者不同的左心耳形状,可回收及重复释放。
封堵器顶端有8个圆形头端的倒钩可吸引组织,确保左心耳封堵器的稳定性,对左心耳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封堵器上的聚酯膜有助于阻断血流,促进器械的内皮化进程;输送系统则用于进入左心耳,作为导引导管向目标位置输送封堵器。
03产品商业化后营收增长迅猛
官网资料显示,心玮医疗的产线布局涉及神经介入、全心治疗、肺部介入。2020年,该公司开始有产品走向商业化。
从财务表现来看,2020年至2022全年,心玮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56.2万元、9008.9万元、1.83亿元,毛利从2020年的708.7万元飙升至2022年的1.24亿元。
其中,心玮医疗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103.17%;归属母公司净亏损2.0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17%,基本每股收益为-5.24元;研发成本约1.54亿元,同比增长101.4%。
彼时,公告称,公司收益增加乃主要归因于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器械及颅内动脉狭窄治疗器械销售持续增长,以及2022年新推出的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防及通路器械上市销售产生的额外收益,包括血管封堵止血系统、栓塞弹簧圈及左心耳封堵器。与此同时,毛利率于2022年上升至67.9%,此乃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器械及颅内动脉狭窄治疗器械的成本优势日益增强。
可以看出,自2020年产品商业化后,该公司营收和毛利增长迅猛。到了2023年上半年,心玮医疗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43%。而在2023上半年其研发费用达6985万元。其关键在研管线涉及颅内药物球囊、颈动脉支架、弹簧圈栓塞辅助支架、肺动脉取栓支架、冷冻消融等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12月8日,由心玮医疗自主研发的心玮·轻燕低压颅内球囊扩张导管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此次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的获批,也使得心玮进一步完善了神经血管狭窄治疗方案。
04 机器人医疗设备投入大出售子或是最优解
可以看出,目前心玮医疗主要聚焦于神经介入领域。而此次宣布出售的神玑医疗,聚焦于机器人医疗设备领域。
目前,医疗机器人主要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以及医疗服务机器人,其技术被应用于诊断、治疗、手术、康复、护理等多个医疗领域内。
随着数字化医疗的发展,全球医疗机器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相关数据,2021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09亿美元。2017至2021年,我国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20%以上,行业历经快速发展。2021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9.3亿元,同比增长34.01%。
但细观医疗机器人在中国的具体发展,产业仍集中在低中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制造,高端产品主要依赖欧美进口。加之智能设备和大数据正在成为未来医疗器械发展的主流方向,国内亟需加强对高端医疗器械的关注和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以手术机器人为例,作为多学科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核心技术研发周期长,设备性能、技术参数、安全性要求高。再以手术机器人中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其关键技术跨越了机械、电子、光学、测试等领域,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集成各个系统,并把所有的算法实现在计算机、机械臂、末端执行器之上,这就要求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需要复合型人才。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布局机器人设备需要投入的人才、资金等要求均很高。目前,心玮医疗基于所处赛道现有的领先优势,专注于推出定义新兴术式的创新介入器械。因此,出售神玑医疗对于心玮医疗来说,或许也是最优解。
那么,着眼于中国未被满足的临床医生和患者需求,未来心玮医疗又将在神经介入、全心治疗、外周介入等多个新兴业务板块迎来什么样的发展?行业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