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政策/资本>医疗器械年度报告出炉,国产替代、创新成热词

医疗器械年度报告出炉,国产替代、创新成热词

2023-02-11 来源:Eshare医械汇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2667 智慧医械网-医疗器械综合门户网站

核心提示:2月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22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2年,在医疗器械注册、产业创新上取得斐然成

2月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22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2年,在医疗器械注册、产业创新上取得斐然成绩,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取得新突破,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与2021年相比增加57.1%,未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


01

第三类器械进口占比下降
国产替代加速

报告指出,2022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延续注册和变更注册11942项,与2021年相比注册批准总数量增长5.5%。

从分布国家、地区来看,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首次注册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包括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

进口器械方面,2022年共有28个国家(地区)产品在我国获批上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五个国家在中国医疗器械进口产品首次注册数量排前5位。

值得关注的是,获批的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达5692项,与2021年相比增加23.8%,进口医疗器械6250项,与2021年相比减少7%。

获批进口产品数量下降,意味着进口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随之下降,国产产品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在2021年联合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文件明确规定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

其中,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12种医疗器械要求75%采购国产;24种医疗器械要求50%采购国产;5种医疗器械要求25%采购国产。


目前国内低值耗材基本完成了国产替代,高值耗材的球囊、吻合器和IVD行业也都进入了国产替代的黄金期。随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速发展,国产替代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

02

神经、心血管领域
未来可期

产品种类方面,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前五位分别为无源植入器械,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医用成像器械,有源手术器械。

其中,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注册品种量为246个,与2021年相比,增加92.2%。

图: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品种排位
图片
(来源:国家药监局)

而进口医疗器械注册品种中,也出现了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的身影,尽管注册量为43个,但不难看出,在鼓励国产替代的大环境下,国内神经、心血管领域迎来空前利好。


图:进口医疗器械注册品种排位

图片
(来源:国家药监局)

现阶段,国内神经介入器械市场中,外资占比高,但随着国产替代的大势,有望带动本土神经介入市场份额的提升。

心血管领域,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30年全球血管内介入器械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2.9%。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国内械企将面临日益深入的集采,未来诸多冠脉介入厂商将面临严峻考验。

在进口医疗器械注册品种排名前五中,口腔科器械的注册量为45个。当下,种植牙集采已开始在各地陆续落地执行,未来更多以量换价的国产种植体品牌涌入市场。

03

55个创新器械获批上市
内窥镜、心脏支架、骨科机器人...

报告提到,2022年,国家药监局按程序做好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急需医疗器械审评审批,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有新突破,批准首个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等创新医疗器械55个(总数为189个),优先审批医疗器械77个(总数为126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与2021年相比增加57.1%。

据了解,2014年至2022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89个创新医疗器械。其中,2022年批准5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涉及内窥镜、球囊导管、心脏支架、骨科机器人、人工晶体等多个领域。(完整名单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创新器械。

此前,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中明确:创新医疗器械不纳入带量采购,并且在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2月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3270号(社会管理类306号)提案答复的函》,函中对支持国产医疗器械进行相关答复:

针对具有我国发明专利、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


各省市也开始响应政策。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医疗器械方面,提出通过资金扶持、补助减负、缩短审批时间三大措施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创新产品,为鼓励企业加大创新产品研发,择优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

创新器械暂不纳入集采,同时政策上给予审批优先、资金扶持,国内创新器械风口正起,“创新”将在医疗器械行业愈演愈烈。


 图片

随着进口器械占比下降,将为国产品牌留出广阔发展空间,在国产替代及创新热潮的大环境之下,国内神经、心血管等赛道拥有着长势发展劲头。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胶囊内镜,开启无接触消化诊查新时代
阅读下文 >> 打破海外垄断:国产电生理龙头启动IPO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医械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yixie168.com/news/202302/11/10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智慧医械网-医疗器械综合门户网站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c)2019-2020 YIXIE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18503018802 ICP备案号:粤ICP备20002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