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美敦力宣布旗下产品Aurora EV-ICD™(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其专用的Epsila EV™ 植入导线获得了FDA批准。
Aurora EV-ICD系统是全球唯一可以同时提供心脏复律除颤、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停搏预防起搏(PPP)多种功能的血管外植入式除颤器,也是首款将除颤电极导线置于胸骨后左缘、心包表面的 ICD。在保障安全的同时电极更靠近心脏使得所需除颤能量更低,装置使用寿命更长。
相较前两代产品——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ransvenous ICD,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ubcutaneous ICD,S-ICD)具有多重优势,该产品的诞生与获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果发生心脏骤停,心脏会失去泵血能力,导致大脑及全身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危及生命。这时候就需要及时电除颤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自身正常心律。然而,由于发病突然,短时间内很难找到体外除颤器(AED)及时治疗,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者往往在一到数小时内死亡。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人数超过54万,而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
如果将小型化的除颤器植入患者体内,可以每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患者心脏情况,在发生心脏骤停时迅速除颤,就像为患者穿上了一件"心脏防弹衣"。但是传统的ICD存在两大弊端:导线的损坏与感染。由于导线与心脏和静脉存在粘连,取出导线并不是容易的事(很多中心并未开展),经皮导线取出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也不低。像美敦力Aurora EV-ICD这种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够很好解决传统ICD弊端,给患者带来更好体验。
美敦力的Aurora EV-ICD由除颤器和导线组成,其的大小与传统的除颤器(33立方厘米 )相当,一般植入到左腋下下方(左腋中部)。该除颤器除了功能与传统 ICD相似,就连在形状和寿命方面与传统 ICD 也相似。该除颤器可提供高达40J的电流(比波科小一半),并配有设计用于胸骨后治疗的传感和起搏电路。
Aurora EV-ICD导线为ε形,具有2个起搏/传感电极和2个除颤线圈段(每个4厘米),为了除颤目的将其绑在一起以形成一个8厘米的整体除颤线圈。Aurora EV-ICD中有3个传感和3个起搏向量可用。感测矢量包括2个环形电极之间的近场矢量和从每个环形电极到ICD装置的2个远场感测矢量。起搏向量包括环到环向量、线圈到线圈向量以及从远端环到近端线圈段的向量。
Aurora EV-ICD 系统有S-ICD所不具备的其他优势,美敦力在官网上详细总结列举如下:
1、抗心动过速起搏 (ATP),使用低能量起搏脉冲终止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的心动过速和/或混乱的心脏活动),可能避免除颤电击。
2、暂停预防起搏,为短暂、间歇性的检测信号暂停提供备用起搏。
3、40焦耳除颤能量,在与TV-ICD(33 cc)大小相当的设备中提供救生电击。
4、美敦力独家PhysioCurve™设计,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植入物接受度。
5、十一年的预计寿命,减少患者的设备更换。
同时,接受Aurora植入的患者也将受益于美敦力专有的Smart Sense算法,该算法旨在减少不适当电击的可能性。
除了获得美国FDA批准外,今年2月,Aurora EV-ICD 已经取得了CE认证,2022年在进博会上完成“亚太首秀”,期待这款划时代产品能够早日在国内获得应用,造福广大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