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国家医保局联合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指导意见》,经国务院同意,落实集采细则,分配工作任务。此文可作为日后高值耗材国采的顶层指导意见,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批「骨科关节类」做了充分的准备。该项文件是针对第一批的支架国采的出现进行「打补丁」,比如要求企业及时供货、因材施策等。
据众智研究院从行业中了解的信息显示,由于疫情的原因,海外医疗设备厂商也面临产业链断裂与产能交付难题,海外医疗设备和耗材的进口也开始出现各种延期甚至缺货,给中国大陆的医疗卫生行业高效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进入2021年以来,为了建立更安全的医疗卫生系统供应链,多省发布2021年“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各省相继落地多项利好国产医疗设备的政策。
甚至浙江杭州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规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国产创新产品,原则上不得采购进口产品!
医疗设备的正常采购与运行,基本上代表了当地的医疗行业基础设施供应链是否安全,对民生影响巨大,因此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都相对比较保守性,也比较强制性。
杭州市财政局表示,采购人应鼓励和支持国产自主创新,加快推动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拟采购的产品有国产同类替代产品的或已采购同类进口产品数量满足相应需求的,原则上不得采购进口产品。除满足特殊需求外,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总额自2021年起三年内,年均下降10%以上。
同时,“通知”还提出要鼓励和支持采购人优先采购被认定为首台套产品和“制造精品”的自主创新产品。采购人在不超过技术服务总分的前提下,可对自主创新产品给予适当评审加分。杭州市的这一项政策为进一步完成国产替代进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杭州市类似,今年2月份广东省财政厅也发布了《关于优化省级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同样要求从严审核政府采购进口产品。
对下属单位申请采购进口产品的,应当重点审核是否存在超标准采购,采购进口产品的必要性、不可替代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等。
并且,广东省财政厅还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进口产品一张表监管。全面梳理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各环节,通过一张表反映各单位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的基本情况。
通过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对采购人进口产品采购申请事项、申请理由、采购价格以及主管预算单位审核事项的时效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预警监控等等。
今年3月1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还发布了《优化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采购进口器械,必须报备审批。通知要求:把紧审核进口产品关口,从严审核是否存在超标准采购、进口产品的必要性、不可替代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等。
同时在采购进口产品时要论证突出进口与国产的比对,强调采购专家在进口产品的评审作用,拟采购的进口产品属于中国境内有国产同类产品但无法满足实质需求的进口产品的,除提供必交材料外,还需提供国产同类产品和进口产品在技术参数、功能性等方面的对比情况表,以及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的会议纪要、记录等。
要求对采购的进口产品项目同意扩大产品采购范围,在采购信息公告和招标文件中,允许本国产品供应商和代理进口产品供应商同时参加。
在5月10日广东省医保局还最新发布了一则《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16号代表建议协办意见的函》中提出,将通过建立医保支付标准和集中采购协同机制、完善招标采购机制支持国产耗材的研发和使用等办法,支持国产医用耗材行业发展促进国产耗材的替代。
事实上,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
不难发现,国家在推动国产优秀医疗器械发展这件事情上,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经历过这场疫情之后,优秀国产医疗器械扶持政策与淘汰机制并行,随着医疗新基建的不断落地,未来各地医疗单位将逐步完善医疗服务能力,医疗器械市场也将迎来一个爆发的小高潮。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更多的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会在机遇中收益并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