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慧医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近日,东星医疗发布的年报内容显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同比下降1.89%;净利润9722.28万元,同比下降5.15%;基本每股收益0.97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
同时披露的一季报内容显示,2024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989.07万元,同比增长10.56%。实现营业收入9181.47万元,同比增长9.27%。
东星医疗是国内主要从事以吻合器为代表的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厂商,从代理产品开始,到2017年12月收购业内领先的外科吻合器厂商威克医疗、2019年11月收购吻合器零部件厂商孜航精密,实现了从吻合器产品研发、模具开发、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至下游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吻合器是替代手工切除与缝合的医疗器械,由于安全及操作便捷等性质,在外科手术领域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现代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对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吻合器可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吻合器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吻合器可分为开放式吻合器和腔镜吻合器。开放式吻合器主要应用于开放外科手术,替代手工缝合伤口,提升外科手术缝合切割的整体效率。
腔镜吻合器作为微创外科医疗器械,能够解决在术野狭小或部位较深等微创外科场景下手工操作不便的难题,而且其生产材料和制造工艺的要求较高,与开放式吻合器相比,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随着终端医疗机构和外科医生对治疗的精准性、灵敏度和安全性等产品性能要求的提升,以及微创外科和机器人外科的发展,以吻合器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行业不断朝着操作智能化、手术微创化、产品性能提升和生产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目前,电动腔镜式吻合器系行业技术前沿产品,拥有较高技术含量,在产品性能和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上有较大优势,行业内外资企业强生、美敦力,以及包含威克医疗在内的国内吻合器企业正在生产推广该类产品。
近年来,随着吻合器带量采购的不断推进,国产厂商质量的稳步提高,吻合器产品的进口替代逐渐加速。国内吻合器厂商经过多年发展,在开放式吻合器领域逐渐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腔镜吻合器在微创手术的普及过程中有较大发展空间,在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保障了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因此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不同于进口与国产各占一席之地的开放式吻合器市场,腔镜吻合器由于技术门槛高等因素,大部分市场被进口的强生与柯惠垄断。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吻合器已经逐渐从第一代开放式手术用吻合器、第二代腔镜吻合器向第三代电动吻合器发展,相较于手动吻合器,电动吻合器操作简单,击发省力、省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降低医疗事故发生概率,切割缝合组织的过程连续平稳,因此,电动腔镜吻合器优势明显。第一代开放式吻合器和第二代腔镜吻合器均作为第Ⅱ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第三代电动吻合器根据使用科室的不同,分为第Ⅱ类、第Ⅲ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多家企业在此领域布局。
东星医疗集中资源在技术含量较高、由海外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腔镜吻合器领域进行技术研发突破,是国内较早成熟应用“不等高钉”技术的吻合器厂商,并作为生产企业第一起草单位参与国家“内窥镜手术器械腔镜切割吻合器及组件”、“一次性使用无菌肛肠套扎器胶圈或弹力线式”行业标准的起草。
东星医疗的腔镜吻合器采用三排不等高钛钉设计,增强组织厚度适应性,提供优异的止血效果并保证良好的血供;单手开闭合设计,方便外科医生单手操作;钉仓表面壁虎爪设计,有效减少切割过程组织的外溢,保证切缝长度。公司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近年来,公司重点聚焦腔镜吻合器产品的智能化与电动化,自主研发生产了一次性腔镜用直线型电动切割吻合器、一次性全电动腔镜切割吻合器等电动吻合器产品,并在去年获得注册证上市实现销售。与传统的手动腔镜吻合器相比,电动腔镜吻合器操作简单,击发省力省时,止血效果好,事故发生率低,切割缝合连续平稳。
东星医疗目前在高端腔镜吻合器领域优势明显,腔镜吻合器产品主要包括一次性全电动腔镜切割吻合器、一次性腔镜用直线型电动切割吻合器、一次性腔镜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系列产品,以及腹腔用穿刺器,可用于胃肠外科、心胸外科、肝胆脾胰外科、普外科等微创外科手术,具有组织闭合、切除或器官功能重建的作用。
目前东星医疗的腔镜吻合器已进入国内医院三百多家,主要以三甲医院为主,凭借扎实的产品质量、个性化的产品优化改良、成熟的营销渠道、价格优势等与强生、美敦力等国际一线品牌进行有效竞争,提升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产品还出口至欧洲、南美洲、中东地区、非洲等国际市场。